沛县博物馆四楼西展厅,甘肃临洮县博物馆“洮水·陶魂——临洮史前彩陶文化特展”于7月28日正式开幕。
观众在家门口即可领略临洮县的历史文化和史前文明,近距离感受先民们无穷的创造力和勤劳智慧!
临洮地处甘肃中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战国秦长城的西起首,是丝绸之路南线上的枢纽和重镇,有着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物资源及多彩的文化遗产。
临洮也是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以彩陶为主要载体,谱写了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历史华章。
马家窑文化
因1924年最早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是一支以彩陶发达而著称于世的史前文化,可划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持续发展的时期或类型。
遗址位于临洮县城西南10公里洮河西岸马家窑村南面的巴马峪沟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器多为红陶或橙黄陶、黑彩为主,兼用红、白彩,纹饰华丽典雅,图案繁缛多变,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也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辛店文化
因1924年在甘肃临洮县辛店村首次发现而得名,距今约3400~2700年。遗址位于定西市临洮县辛店镇辛店村和石郭家村洮河东岸二级台地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器均为夹细砂陶,大多为平底器,还有少量的三足器。彩陶以黑彩为主,亦有紫红彩,有的施白色或紫红色陶衣。
以条带纹构成的类似羊角的双勾纹是辛店彩陶的标志性纹饰,还有涡形纹、S形纹、条带纹、回形纹等。
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羊、犬、鹿、鸟等动物纹样,图案简洁疏朗,纹饰别具一格。双勾纹的大量出现,反映出以养羊业为主的畜牧业的繁荣。
寺洼文化
公元前1300年前后,洮河边又产生了一种文化类型,就是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镇寺洼山而得名,遗址(又名庙坪、鸦儿沟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洼文化的陶器多属红褐陶,多素面,少量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器型以马鞍形口双耳罐为典型特点,另有平口罐、侈口瓶及鼎、鬲、豆等器物。
考古界普遍认为,至寺洼文化时期,得益于当时先民日益成熟的农业种植技术,部落已经有了一定量的谷物储备,较大的口径会更适宜于储物的取放。
同时,先民们会将吃剩的食物盛入罐中,半埋于地下利于事物的保鲜和储存。
马家窑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一脉相承,是5000年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见证,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为免费展览,欢迎大家来沛县博物馆打卡,体验甘肃马家窑文化史前文明!
上一条:洮水·陶魂——甘肃临洮史前彩陶文化特展亮相沛县博物馆
下一条:喜报!沛县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
返回列表 |